我们拿什么献给下一个10年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19-12-29 16:00

  2019年就要过去了,这个10年就要结束了。跟以往相比,这个10年让人失望。

  以10年为一个单位,2010至目前的10年,是智能电脑跟移动互联网的时代,2000-2009是(PC)互联网的时代,1990-1999是(未联网的)个人电脑的时代。

  过去的每个10年中后期,都会有一个划时代的品牌创立,定义了下一个10年的首要基调,为其疯狂的增长埋下伏笔。

  但在2010-2019的六年进入收尾时,我们仍不知道,那个会定义未来10年的革命性产品在哪里。

  在1980年代中期,苹果Macintosh电脑的公布,宣布了个人手机时代的将至。无独有偶,微软的Windows只是在80年代推出首个版本。

  

  80年代起,离线的个人电脑以及在里面进行的家庭娱乐、学习等操作,已经渗透到一些较高收入的群体。在将来10年,电脑市场将致力于让每位家庭的桌子里却有一台个人电脑。

  当时和电脑相伴在一起的,一定是成堆的软盘和光盘。

  

  每张只有1.44M和650M的容量,现在看来几乎什么又做不了,但后来终于要达到电视、报纸跟小说等娱乐方式一大截。

  正是这些只是不能上网的手机,将会在随后的10年派里大用场。

  1990年代:Windows95和互联网浏览器

  1995年发布的Windows95系统,将操作系统图形界面的几乎格局固定起来,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两大网页浏览器——Netscape和IE的几乎界面,也就定下了普通人使用互联网的几乎方式。

  

  以开头的网址构成的这张世界大网并非与生俱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在90年代打败了文字*敏*感*词*和FTP、Gopher等其他通信手段。而后,美国在线(AOL)、瀛海威等私有的、不能互通的运营商自建网络也被淘汰。

  2000年之前虽然也是56K“小猫”,即拨号网路的天下,下载一个几百KB的截图都必须等一分钟;但是为现代互联网准备的一切工具却早已成型。

  在90年代末期,新闻门户、即时讯息、网络拍卖、分类信息等已经很常用的互联网应用,都尚未有了被固定好的形态。

  

  未来的五年乃至最长时间,只不过是将这种已有的形态结构得更完善,使其可容纳更多人此外使用,并向上不断添加附属功能。

  2007年,苹果宣称了第一代iPhone,当时她仍不完全算是现代特点上的智能电脑,因为缺少应用商店。但是iPhone奠定了之后手机的交互模式。

  一年后,iPhone有了应用商店。当时的应用程序还非常昂贵,占用的运算量跟储存空间却十分小,能作的想法也有限。

  

  但这是将来10年的入口,此后手机也是分别提高了配置、增大了画面大小,增加了*敏*感*词*数量、缩窄了边框、以至于能折叠起来。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2010年到2019年,即将过去的这10年当中,是否有开端了哪些跟个人电脑、Windows95和IE、iPhone同等重要的东西下去,乃至未来的10年只不过是在她基础之里的补充跟完善呢?

  没有这样一种东西。

  它不会是智能音箱、VR/AR眼镜、物联网、智能硬件、自动驾驶车辆、也不会是滴血检验基因、电子烟、比特币。

  以上所说的全部东西,没有任何一种,已经在这10年行将结束的过后,能够使每一个人清晰的认识到,这就是接下来的时代,就像1+1=2一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现在蔚然成风的,只有手机性能设计的进一步提升。2016年开始,全面屏概念渐渐成型,它消除了手机的上下边缘跟反面的实体按钮。

  如果这就是未来10年继续提高的方向,那么可以预判的就是,到2029年我们将要拿着一块更完全的,更轻易的玻璃,它没有边框,或许是柔性的,可以折叠。

  

  这些东西肯定能普及,但是她的本源依然是2007年的iPhone。

  人们曾将改变硬件形态的巨大希望寄托于VR和AR。它理论上可以隔空模拟出无穷大的显示器和最好的机械鼠标什么的。

  但是,如果只有在便携的画面里操作,即使是将来发展出可以多次折叠的画面,它的意义也十分有限。

  如果想要接管我们的感官,那就逃不开戴眼镜操作。而眼镜这种交互模式,又由于之前3D眼镜产品的不成熟,基本上被判了判刑。

  任何必然应该用眼镜形态推动的软件就会有感受上的原因,这就大大的限制了他们进一步探讨人机交互形态的或许。

  语音当然还有自己的演变,AirPods意外的作为微软最近出货和收入最强劲的品牌,也带火了整个真*敏*感*词*行业。这显然意味着耳机的更新换代,也逐渐把语音助手有了比你的手机更自然的栖息地。

  

  带着真无线话筒的他们,走在路上很自然的看着空气说话,将会变成未来10年很有可能常见的风景。

  就像80-90年代,人们看到有人拿着一个砖头,然后对着这个石头说话一样,一开始会感到这人是疯子,但当时也就习惯了。

  语音也早已退出谷歌、微软等的生产力产品中,将有更多的任务经由语音指令,由AI更快速地完成。

  但仍然十分,用语音交互从成本讲,或者是从专注度、或者办公室的安静需求等各种方面,仍然不能代替行之有效的画面交互。

  啊,我们已经说到了AI。

  人工智能或曰机器学习,将会是一种不具备物理实体型态的工具,十分简单地讲,它现在的意义是把一些本来应该自动的、人工准确定位的、或者反复地重复操作的工序,得以自动化的完成。

  但是,鉴于AI并不是一种有形的存在,它还必须一个合适的契机,语音会个别承载它,但不是全部;其它的AI应用都无法在现有的画面介质里完成。

  这使他们无法为了一种富有科技感的,直观可感的新工具的问世,而感叹科技的伟大并参与其中,就像当时这些个10年我们曾遭遇过的这样。

  科技拜物教需要一种神奇的契机,作为信仰的精神慰藉。它原本是乔布斯从包包上拎出来的一体机,是盖茨身后的蓝天白云,是“一个宽屏液晶iPod、一台革命性移动电话、一台互联网通讯设备”。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这些技术巨头又非常沮丧难熬,它们由于变革不力,丧失了病态现实的美好光环,被美国监管部门跟人们架在火里烤。

  你很难说,它们丧失外界的宠爱,跟两者不能再贡献一个个人电脑/Windows95/iPhone一样的发明毫无关系——因为这两年上似乎想要一个做房地产的企业,来帮忙保持技术企业的光环。

  所以,我们无法带着些许遗憾退出2020年代。也许我们能在接下来的10年看到这种一种标志性的东西诞生,它似乎是脑机接口——这能从根本上继承VR/AR眼镜未竟的事业。

  它也必然是已经成熟了的*敏*感*词*家庭汽车,或者便宜到百元机级别的无人机,或者几千块钱的绕月轨道旅行。

  但也是别要很多了——我们现在倒退回连大气层内的超音速飞行却没有了的年代,加上波音仍出了大原因,让之后坐飞机都变成不这么容易。

  科技升级的乏力,有多方面的诱因引起,但我们里面的梳理说明,人们不会心平气和地期待在此期间发生的创新真空。

  人类社会周期性地想要一种现实可感,可复制,可迅速普及的新发明,以此成为下一个10年的图腾。能在2020年代,看到这种一种东西产生,继续让全部喜欢科技的人以希望跟向往,这就是我对将来10年的最大憧憬。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