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析常用的指标之内容指标(一下无埋点实现监测的真相——革新还是噱头?(图))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09-14 09:06网站分析常用的指标之内容指标(一下无埋点实现监测的真相——革新还是噱头?(图))
首先,让我们快速谈谈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APP分析和网站分析,如果分析用户行为,主要思路和方法非常相似。
但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体现在数据采集(或俗称监控)上;二是体现在指标上;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体现在用于分析的工具上。
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看,应用数据采集和网页数据采集本质上是两点:用户行为和流量(推广)来源。
先看数据采集:
在用户采集方式上,web的主要方式是将JavaScript监控代码部署到页面上,app主要是通过SDK部署到app程序中。但是,随着 JavaScript 在 web 上的部署,可以自动监控大多数页面上的交互(主要是 html 超链接点击的交互)。即使应用添加了SDK,也无法直接实现应用中的用户交互行为。跟踪还需要“事件监控”,即部署事件跟踪。部署方法是在每次交互时添加事件跟踪专用代码。一些工具虽然提出了所谓的“无埋点”的方法,但本质上还是会监控app内所有的交互事件,然后工具会自动添加事件跟踪。相对而言,可靠性不如手动一一稳定。关于本节内容,请参考这篇文章:href="/auto-event-tracking-good-bad-ugly/">不埋点实现监控的真相-创新还是噱头?
另外,应用还存在离线使用的问题,所以监控方案比网页多了一种“存储转发”的方式。
在流量来源方面,应用的推广来源(注意不是指应用是从哪个应用商店下载的,而是指什么推广让用户点击并链接到应用商店下载。例如推广应用广告。)统计非常困难,而网络则非常简单。网页主要采用链接流量来源的url和link tag的方法(比如Google Analytics的utm参数),但是app不能直接使用这种方法。目前,监控APP推广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在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中写上应用程序推广来源的标记。另一种方法是升级类似于web的link标签方法,但需要推广。广告所在的广告网络或广告联盟提供技术支持,难度较大,但理论上准确率比前一种方法高。
再次查看指标:
网络和应用之间的指标差异并不是特别大。过去,网络强调用户交互,比如点击哪里,做什么,以及是否等待转换。因此,一种网络热图的分析工具更受欢迎,因为它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用户的交互。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与网络的交互之*敏*感*词*内远不如网页版的热力图工具准确。
最后看看分析用到的工具:
网页分析工具主要是网站分析工具,如GA(谷歌分析)、百度统计、白金分析(ptengine)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名为“用户行为分析工具”或“成长工具”的产品,类似于网站分析工具,但加强了“访问者”或“用户”的分析功能。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在web端增加了用户留存、周期活跃度(日活跃度、月活跃度等)、生命周期价值等功能。其实老的网站分析工具,比如GA,已经有了这个功能,并且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还有两种类型的应用分析工具。一个是专注于app用户行为分析,比如国内的有萌+(原阿里收购的有萌),国外的比如appsflyer和flurry。另一类强调用户的生命周期,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做一些用户细分(segmentation),并实现一些简单的基于分组的营销自动化工具,比如这方面的始祖Mixpanel,以及国内的sensorsdata(神策)数据)等。这两类差异也在缩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过去那些强调app端分析的工具,也基本都在考虑web,web工具也开始做app版本。前者和神测数据一样,也可以用于网页数据分析和监控。后者比如 GA 推出的 GA 应用版本和 Google 后来推出的 firebase 分析——这是专门用于应用分析的,但很快就会被整合到 GA 中。
就是这样。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我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