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核心环节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08-08 05:36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核心环节
如何管理碎片化的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长期坚持,难点在于方法极其简单
那么,工具很重要吗?还是方法重要?
工具和心理方法是同一枚*敏*感*词*的两个方面。他们是分不开的。工具的选择和应用的方法反映了你使用的心理方法;而对心法的理解决定了你使用的工具和使用它们的方式。
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核心环节:
学习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效学习,却在为学什么而发愁。事实上,即使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也只是走出了PKM的第一步。这在生活中的影响似乎很重要,但本质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爱读书的人很多,即使你一年读50本书,即使你研究了各个领域,那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只是聊天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没有。我不知道,我是一个健谈的人,但它对工作和公司有多大用处?所以我们需要保存。
保存
很高兴,我们正处于计算机流行的时代。所以,无论是思维导图爱好者、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文档记录器,我们都意识到我们的知识需要保存,需要随时调用。所以,随时动员的目的,就是我们保全的目的。保存以供审核?别逗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多少人能真正复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毅力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处理知识的问题。大家都下载了很多资料。相信95%的下载资料都没有看过。换个角度看,如果下载的结果成为你知识库的索引呢?
分享
著名演员,尤其是专业演员,为什么要写原创write 专栏和博客?这很简单。我们需要有人来阅读我们写的原创。这种精神叫做分享精神,对他人非常有益。但分享也是自利的。作为PKM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谈自身利益。据我所知,优秀的专业原创writers 经常会收到优秀公司老板或老板的邀请,经常会遇到开合资公司的邀请。田志刚精辟地说: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这种分享,尤其是原创的分享,直接说明了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使用
有句老话是不准确的。谓之书生无用。也有经济损失者安慰自己:我生来就是有用的。在PKM中,有3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有足够的知识吗?你拥有的知识足够独特吗?你在你的专业领域有个人品牌吗?如果没有,你如何使用它?只能回到前三个环节再努力,抱怨也没有用。
创新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统计数据是99%。恐怕失败是创新的结果。 PKM所讲的创新就是当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足够的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超越旧的,超越旧的。这是创新竞争力的本质。与其想一个好主意,而且这个主意是幸运的,它装载了一个非常好的X(低概率事件),不能说是风险。
大师的知识管理:
我选择了 Vim 和 Vim 的插件 Vimwiki 作为我组织知识库的工具。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工具和心理方法之间哪个更重要的争论。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鸡蛋和鸡肉都很重要。重要的是,对当时的你来说,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个人知识管理流程
Data采集(笔记、软件、思维导图)
知识提炼(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加深理解(写出你的想法总结并发布到Blog;或直接在Wiki存档)
Wiki 存档(最终使用 Wiki 将这些摘要存档以构建知识并形成您自己的思维导图)
数据管理-针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Stitch 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一个很优秀的功能,那就是支持所有文件类型的管理,而这个功夫是“Stitch 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独有的,可谓一种独特的武术。我测试了这么多工具,其中大部分只支持单一格式(Txt、Html),或者支持的格式数量有限。如今,知识载体已经多元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承载大量的知识。如果只支持一两种格式的文件,显然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此外,它还支持树状列表、标签管理、快速搜索(非常快)和颜色分类。
当然这个软件还不成熟,但是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功能了。我已经与该软件的开发人员进行了交谈。我的建议是工具不应该负责传播思想。工具只有助于思想的传播。希望他在开发软件时避免过于理想化,专注于工具本身。
思维导图-Xmind,Freemind
思维导图是非常好的笔记工具和思维工具,可以在很多场合使用。思维导图适用于横向思维的发散。另外,我正在尝试使用概念图工具。与思维导图相比,概念图适合垂直思维的发散,注重每个动作的联系。
笔记软件-CintaNotes
我使用CintaNotes的原因是它可以一键保存文本。从任何格式,只要是文本,就可以用它来保存。此外,它还可以将其保存的内容导出为Txt格式文件,方便与Vim结合使用。
Wiki——Vim,Vimwiki
Wiki 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和终点。最终,所有信息都必须存储在这里。通过关键字,可以对知识节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管理,很方便。在使用Wiki的过程中,你会面临一个困惑,那就是Wiki怎么写?因为wiki的思维方式,很多人还没有尝试过。维基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我使用 Vim 是因为 Vim 是最方便的文本编辑工具。您可以使用其内置命令以简单的步骤实现复杂的需求。最重要的是,Vim 有一个内置的正则表达式工具,可以用一个命令代替重复的任务。
至于Vimwiki的特点,我就不用多说了,因为Vim实在是太强大了,与Vim紧密结合的Vimwiki自然是首选。 Vimwiki 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基本上是所见即所得的方法,虽然实现上还是有点简单。但是win很简单,足够轻便,适合个人使用。 Vimwiki 的官方主页也声明 Vimwik 是一个个人 Wiki 工具。
参考:进阶学习能力提升/35043
关于神器Weavi-不要放大到最后
Weavi 是什么?
Weavi 是一个非线性文本创建、管理和共享平台。感觉就像另一个维基百科,但显然不同。这种差异来自于对碎片化信息的不同理解和采集过程。
那么非线性文本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读者阅读的小说基本上是典型的线性写作文本,具有单一的视角和过程,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如果单独提取一段话,会让人看不懂。例如,维基百科中的条目可以理解为非线性文本。中间单独截取一个字幕,下面的文字可以独立存在,被别人看懂。大多数人在阅读非线性文本时,不会全部阅读,只选择需要的部分。
当然,非线性文本不限于此。 《冰与火之歌》、《我的名字叫红》等畅销世界的小说都是以非线性文本方式写成的。就连《进士》、《官场展》等许多中国古典小说都有非线性文本的影子。更别提《史记》、《汉书》等历史书籍了。
参考:如何创建多行叙事结构?
对于非线性文本的编辑,Weavi 并不是第一款专业软件。与 Scrivener 相比,它支持非线性书写。但此类软件的高昂价格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是无法承受的。并且缺乏碎片化的采集和共享能力。 Weavi 是一款适合非专业用户进行轻度非线性协作和共享的在线工具。
当你用传统Word写文章并点击保存时,就是文章的结尾。对于Weavi,点击保存,但它才刚刚开始。
Weavi 不需要考虑从哪里开始写,可以先列出要写的东西,然后再整理。也就是说,在写之前,不需要考虑当前正在写的文本在以后的整个作品中会放在哪里,因为无论放在哪里,都不会对以后的排序造成障碍。
像这样:
此外,Weavi 的目标不仅是作为一种非线性的书写工具出现,而且在未来还会扩展到社交领域。说到基于文本的社交平台,我们总会想到最近流行的Medium及其在中国简书和十五字的追随者。但是,Weavi 想要做的与 Medium 不同。
Medium 的社交互动是基于读者的共鸣,本质上仍然是作者与读者、Blogger 与订阅者之间关系的美化。在非线性文本平台上,社交互动可能意味着再创造和持续创造。类似于 Github 中 Fork 的概念,只要一个作品流的原作者同意,任何用户都可以在 Weavi 上创建一个作品的一个分支,从某个节点开始编写自己创建的新内容,甚至可以编写一部分它。以后可以再合并。这是很多同人作品创作的强烈需求。在Weavi的模型中,两方的交互是作者,是点对点的关系,重新定义了文本社交媒体的概念。
参考案例:《三体》*敏*感*词*版协同创作,Rust手册中文版协同翻译计划
此外,Weavi 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编辑工具。它还收录更多实用的功能。以记者为例。作为一名记者,他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手稿。在组织时,他经常使用文件夹和文件名。使用 Weavi 根本不必那么麻烦。在大量文章需要管理的基础上,Weavi可以基于非线性标题模式构建完整的结构,非常方便的搜索、排序、整合、整合之前的文章。关联和重新编辑。尤其是对于知识工作者。像构建思维导图这样的繁琐任务也可以轻松完成。无论是工作大纲还是活动安排,在Weavi上都能轻松搞定。
参考案例:文明细节,中国口述历史档案
与上述工具相比,Weavi 的特点是能够集成学习、保存、共享和使用场景,同时仍然简洁便携。在功能上,也可以满足类似思维导图的个人知识库管理和类似Github的简洁快速的在线文本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