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SEO变迁:这 10 年间 外链建设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11-21 17:16

  大事件:SEO变迁:这 10 年间 外链建设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尽管这些年来 SEO 模型一直在不断变化,但链接构建一直是 SEO 的主要元素。国外SEO专栏作家Jayson Demers在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总结了多年来链接建设的变化,包括链接的价值和链接对SEO的影响。

  SEO,即搜索引擎优化,是一种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动态”数字营销。其中,链接构建策略的变化尤为频繁和显着。

  近十年来,外链建设也从原来的投机取巧(利用垃圾链接、博客群发、论坛群发软件等做外链)转变为现在以质量为导向的模式。当然,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搜索引擎算法的更新和改进。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在Jayson Demers眼中的外链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1.加重处罚

  虽然不一定会导致网站被K,但是链接交易不利于网站的长远发展。近年来,谷歌越来越重视反垃圾邮件反链接带来的危害,不断加大对此类网站的打击力度。如果你还在通过链接买卖做推广,那你真的要小心,总有一天你的网站排名会没了。

  2. 没有价值的链接对网站没有任何好处

  10年前,链接就是链接,就是随便在公共博客上发一篇垃圾文章,在一篇文章下面发一条垃圾评论,带上自己的网站网址,就可以认定为“外帖”。链”。但现在,这种“小聪明”已经行不通了,从谷歌打击低质量公共博客,到惩罚PBN外链模式,再到站长限制垃圾评论……种种迹象表明, “毫无价值的低质量外部链接百害而无一利。”

  

" />

  3、外链建设最好多源链接

  10年前,一个网站发布N个外链还不算“作弊”,自然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但是,在同一个网站上发布N个外链,肯定不如在多个网站上发布一个外链。甚至,发多了,说不定还要被搜索引擎K!

  4.投稿是链接建设的“黄金法则”

  投稿,就是写一篇文章,加上网站链接,然后发布到一些权威平台上。一旦发布成功,就意味着高质量的外部链接已经建立,其贡献的价值远不止于“SEO”,往往能为网站带来高流量和众多用户。而且,这样几乎不用担心被搜索引擎惩罚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式更适合新站引流,必须保证内容的持续性和优质性。

  5. 优质内容门槛提高

  我们都知道外链建设贡献的价值,自然不会放弃这块“蛋糕”。对于网站主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交文章,对内容的要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标准只升不降。因此,对于投稿的站长来说,稿件通过的难度也会增加。所以在这一点上,不再只是“内容”的问题,更多的是“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和编辑、管理者搞好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优质内容得到展示,当然这里只是指部分情况。

  6、新闻稿的价值逐渐减弱

  十年前,只要你花钱在一些高权重的网站上发布一些有价值的、有话题性的软文,很容易就能吸引人们对你和相关网站的关注。然而,软文的“泛滥”也让搜索引擎加大了整顿新闻源站的力度。例如,谷歌大大削弱了网站软文频道的内容链接排名,百度也多次调整了新闻来源网站的排名。要求和规范。

  7、“关键词stacking”锚文本方式不靠谱

  

" />

  10 年前,“丰富的”关键词 锚文本几乎是提高网站搜索排名的“一击”效果。然而,随着搜索引擎算法的不断完善,搜索引擎已经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词锚文本的密度和形式来检测相应网站是否存在“作弊”行为,而过于“丰富”的锚文本往往导致 Bring K doom to the site。

  8、用优质内容吸引“友链”

  “链接建设”一般指的是那些人工在站外发布并指向本站的链接,但是我们在第四点提到了更好的做法是通过好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达到链接交换的目的,但是前提是要有好的内容。10年前,通过好的内容获取外链似乎并没有被“认可”,并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而是在谷歌搜索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是“通过炒作快速获得排名”战略”似乎来得更快、更有效。因此,大多数站长选择了后者。然而,现在搜索引擎的“识别”机制如此完善,以至于这些“发了大财”的站长 来自黑帽 SEO 的 SEO 遭受了惨败。因此,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主动分享,吸引同行积极转载,吸引权威平台互换友情链接,才是当前SEO的出路。

  9、建立优质链接越来越难

  虽然现在链接建设的工具、策略、技巧很丰富,但是做好链接建设却不像以前那么“简单”。“等价交换”适用于所有行业。想要建设优质的外链和友链,首先要在自己的平台上有一定的积累,比如权限、人气、权重、优质内容等,有了这些,就有了“资本” ”与其他平台“协商”。所以,先打好“基础”再说其他的吧!

  10.排名不是一切

  最初,链接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站的权威性,从而在搜索结果中获得好的排名,但链接建设并不全是为了搜索引擎排名,除了排名,还可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并增加站外引流。和其他好处。

  但是随着搜索引擎算法的不断变化,链接建设最初的作用也在逐渐弱化,现在多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只要你的网站提供了足够多的原创、实用、有价值的内容,用户自然会愿意分享。如果入站链接多了,可见度肯定不会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建立外链一定要用“科学”的SEO策略,通过欺骗和诱导获得的流量是不会长久的。

  背后故事:我的博客大迁徙故事

  孟妈妈只需要搬三次,但自从2005年我第一次接触博客以来,我的博客在17年里搬了13次!

  这文章记录了我博客上关于大迁徙的故事。它记录了我的成长,从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到成千上万的笔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到处“怜悯”,却一次又一次地“叛逃”;同时,也反映了互联网产品的兴衰。

  MSN 空间

  直到我上高中,我的家人才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高二寒假(2005年初),上海的一位朋友在远程指导下开设了MSN Spaces。不得不说,大城市确实可以更早地接触到新事物。

  我

  不知道博客是什么,只是听朋友说日记就是日记,不明白为什么把日记发给别人,就搁置了。

  我刚刚去查看,得知MSN Spaces早在2010年9月28日就停产了。2. QQ空间

  高三寒假(2006年初),有一天同学邀请我开QQ空间。当时QQ空间还是邀请制的,其他已经打开过的用户都需要邀请。我还不习惯公开分享自己的想法,高中生活无非是宿舍-食堂-教室,忙碌而单调。因此,我偶尔会在QQ空间发布自己的文章,作为电子备份。遗憾的是,QQ空间对文章的大小设置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没有了我的“长篇大论”的空间,只能痛苦和快乐。

  突然,有一天,腾讯突然说我的QQ号是个漂亮的号码,并要求绑定手机续费继续使用。实在看不出9位数QQ号码哪里好看,还是打算先绑定手机号。但连续换了三张手机卡都没有成功后,发现连这些手机号码也被移动和联通找回了,都是用*敏*感*词*买的!实在受不了这些霸主条约,直接抛弃了那个QQ号。

  3. 网易163博客

  上大学后(2006年9月),我的163邮箱里收到了网易博客的广告,于是及时打开。网易博客不像QQ空间那么私密,我还是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写的东西,所以把在网上看到的好玩的照片采集起来,偶尔晒一些*敏*感*词*。

  可能是因为我是最早的小白鼠之一,网易博客的许*敏*感*词*都做得很粗糙。例如,主页上的文章列表将预览文章的前 100 个单词,如果前 100 个单词收录图像,它们也会显示出来。由于那些图片大小不均,预览的长度也从长到短不一,看起来很不整洁,这让我这个强迫症患者非常不舒服,所以没过多久就关闭了博客。

  我还了解到,网易博客已于2018年11月30日停播。4. 百度空间

  快进到我大一的寒假(2007年初),我整个假期都在家里练习USACO。解决完几个问题后,我有一种冲动,想把我解决问题的想法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于是我打开了百度空间。因为百度空间可以直接粘贴富文本,所以可以很好地保留USACO主题的格式;而且,我当时对百度的印象也不错,感觉他们的产品不会更新太激进,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结果是一记耳光。或许是因为于军的离开,百度背后的产品真的很难说。百度空间做了许多修改,比如限制文章字数,粘贴代码的格式会被打乱;当我准备放弃百度空间时,我甚至找不到关闭空间的按钮!第一次觉得用户的数据属于互联网公司的流氓逻辑,就像黑店一样,进去难!

  记得后来百度空间也改名为百度嗨,开始向约会的方向修改;后来,百度空间被废弃了,幸好我的文章已经迁移了。CSDN博客

  因为百度空间对收录“代码”(即没有突出显示和没有格式)的文章非常不友好,所以我认为也许专门为程序员网站会更技术友好文章。于是在大二的寒假(2008年初)我打开了CSDN博客,毕竟CSDN是当时中国程序员最多的网站。

  CSDN 没有让我失望,可以直接在文章中嵌入代码,还支持语法高亮,甚至支持直接编辑 HTML 源代码文章,对程序员非常友好。我在CSDN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文章不断被推荐到CSDN主页,也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观看,甚至获得了CSDN博客专家的称号,让我刷了一波存在感。

  随后,他还结识了CSDN博客产品经理(岳晓楠),并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三届SD2.0大会。岳经理特意拉了一个博主QQ群,因为我们是博客的高频用户,他会在群里听取我们的建议,很快推动新功能的推出。在该小组中,一位专家抱怨CSDN博客的编辑器太难使用,他用Windows Live Writer编写了文章并将其复制到CSDN博客中。因此,没过多久,Windows Live Writer就直接发布到CSDN博客文章。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操作——事实证明,写作文章有一个更友好的写作环境——因为我是直接在网站 文章提供的编辑器中写作的。

  不幸的是,产品经理

  后来换了,新产品经理不再积极听取我们的反馈和建议,系统变得很不稳定,时不时会遇到文章无法发布,评论系统可以停止半个多月。频繁的错误使我无法集中精力编写文章,而且我也觉得博客团队不再致力于产品,所以我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方案。

  

  谷歌博主

  因为百度的缺能,我很早就成为了谷歌产品的重度用户:浏览器首页是iGoogle,Gmail收发信件,大师们对Reader的看法,在Docs中在线撰写和分享我的文档,使用笔记本随时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甚至在Chrome发布后首先淘汰了Firefox。

  当时,谷歌的产品还不和谐,非常稳定。例如,使用 Gmail 发送大型附件时,等待十分钟后不会遇到发送超时。能够很好地完成所有这些细节是令人放心的。在我大三的时候(2009年4月),我曾希望将我的博客迁移到谷歌博客,并放心地使用它。不幸的是,没过多久,Blogger就和解了,我继续使用CSDN博客,直到2011年。

  KOrganizer

  虽然Web应用程序当时还不叫SaaS软件,但问题是一样的:产品变化太频繁,用户无权选择使用旧版本。用户刚刚熟悉产品界面,几天后就换了风格,几天后又改了布局,有时候升级就变了,用起来也就更难用了。难怪《冰与火之歌》的作者还在DOS下用WordStar 4.0写作,如果功能足够,我不愿意改变它。

  我

  想起当年CSDN博客专家组中提到的Windows Live Writer,为什么不找一个好的本地编辑器呢?碰巧的是,我在 2011 年初刚刚将 KDE 桌面更改为我的计算机,所以我在 KDE 应用程序套件中寻找合适的软件。令我自己惊讶的是,我最终选择了KDE的个人调度工具KOrganizer作为我的博客写作软件。虽然我以前使用过谷歌的日历服务,但我只用它来记录课程表等时间表;但是KOrganizer让我意识到,日历不仅可以用于计划将来要做的事情,还可以准确地记录以前发生的事情。

  与博客系统相比,KOrganizer提供了以下功能,我认为这些功能更适合管理文章:

  日历+月视图是我最喜欢的文章组织方式,它清楚地显示了我所做的一切的周期,并显示了我思维的变化。该应用程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仍然怀念那段时间。

  如果我没有意外删除我的本地日历文件,我可能一直在使用 KOrganizer。悲剧发生在2013年初的一个周末,至今仍令人心痛。当时我是一名在职*敏*感*词*,我写了一些脚本代码来解决线性方程组,因为强迫症,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我都会执行rm -f *来清除代码目录;结果,我切换了错误的终端窗口,在日历目录中执行了clear命令,多年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经过多年的不工作,我刚刚重新安装了KOrganizer,并很高兴地发现KOrganizer已经提供了“日记”功能。看来使用KOrganizer写日记的人不在少数,让官方直接将日记的功能添加到产品中!Github页面

  吸取 KOrganizer 的教训,我意识到数据仍然需要远程备份,而不仅仅是本地副本;但与此同时,数据必须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所以在2013年初,我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博客系统。

  当时,在 Github 页面上设置静态博客已经很流行了,所以我也迁移文章并绑定了一个个人域名。我用 ExtJS 开发的这个网站,灵感来自 KOrganizer 的可嵌套日历,我实现了无限级别的目录,可以嵌套这些目录来组织不同主题的文章;另一个特点是,每个文章都会显示在右侧的单独选项卡中,不会影响彼此的阅读进度。

  网站的第一个版本比较粗糙,像3000年救了一堆JS脚本、shell脚本、AWK脚本等等,使用起来非常繁琐。没过多久,我就升级了系统,开发了iKnowledge,一个基于Jekyll的知识管理系统,并将所有文章迁移到 zzp.me。

  多年后,用嵌套目录结构组织文章已经被Yuque等后来者所学习,证明这种组织管理方式非常科学,这个功能很有前瞻性。

  九、日历

  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提高,

  无法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录制是Jekyll纯静态网站的缺点。因此,在我的创业期间(2014年底),我用PHP开发了一个日历。日历

  笔记吸收了KOrganizer的许多优点,还提供了可嵌套的日历来组织文章,以及月,周,日,列表等视图;并新增版本控制功能,保留所有更改文章;同时,页面也针对手机进行了优化,方便在手机上录制和查看。系统部署在新浪云平台上,满足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的需求。的确,易于使用的工具可以促进创作欲望,尽管日历界面简单,但使用起来非常舒适,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文章。

  不幸的是,

  好景不长,本来我收到不少云豆,按照新浪云亲自给出的评价,能用三年多。然而,新浪云在背后耍流氓,任意修改收费和收费政策,导致上千颗云豆几乎一夜之间就被消耗殆尽,如果不续费,连MySQL中的源码或者下载数据都做不到。最终,我妥协了费用,导出了数据,并永久离开了新浪云。

  

  这次经历让我认清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面孔,吹嘘什么都永久免费就是张嘴,我们真的相信就输了。

  10. 兆瓦

  在发现没有一个主要的云制造商有多余的羊毛后,我放弃了自己构建系统。反正要付钱,不如从云服务器和云存储中拿钱,直接购买已经支持多端编辑和同步的笔记软件。

  生意失败后,我去51*敏*感*词*管家继续工作。因为工作,电脑被换成了Macbook Pro,手机换成了iPhone。我搜索了App Store,发现了MWeb,一个很棒的Markdown编辑器,可以在多个端使用,并通过iCloud自动同步。所以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我买了电脑和移动应用程序。

  MWeb是一个非常纯粹的Markdown编辑器,所有功能都是围绕个人写作,没有分享和社交等无关功能。此外,MWeb还支持基于本地目录结构组织文章,这非常符合我的习惯。慢慢地,MWeb接管了我所有的文档工作。另外,我第一次尝试用 Markdown 管理我的日程安排——每天早上创建一个以日期命名的新文档,分为两章,“计划内工作”和“计划外工作”,前者只列出我今天计划做的三件事,后者记录所有没有计划但实际完成的工作——这是我至今保持的习惯, 而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帮我理清每天被打扰的事情,然后不断改进,让自己更专注于计划的工作。

  MWeb一直感觉很好,我不得不放弃有两个原因。我买的版本是MWeb 2.0,笔者发布了新版本却需要再次购买,这让我觉得被骗了。好在2.0没有离线,我可以继续使用,所以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后来加入了阿里巴巴,公司打着安全旗号,禁止所有非阿里巴巴附属软件,尤其是任何第三方笔记软件、在线磁盘软件和聊天软件。虽然允许下载MWeb,但无法通过iCloud同步,只能编辑本地文档,导致手机和电脑完全分离,使用起来非常鸡鸡。

  11. 语言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也不得不屈服于公司的政策,不得不在阿里巴巴内部寻找合适的笔记工具。据同事介绍,内网上有一个名为“Lark”(后更名为Yuque)的在线文档工具。

  更让我欣慰的是,Yuque的目录也支持无限嵌套,知识库就像一本书,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深入探讨;共享和协作处理文档也很方便。但也有一些东西不容易使用。例如:

  长期以来,Yuque只提供Web端,然后提供计算机客户端,直到最近才提供移动端。这导致我不得不混合多个笔记软件。表很弱。例如,您不能直接从Excel粘贴表格,只能将所有内容粘贴到一个单元格中,这需要手动拆分。文章无法保存在本地(不是引导功能),因此Yuque不是编辑器,更像是博客网站。我之前的经验让我不再相信数据只能远程保存,本地保存文章更容易管理和搜索,比如使用各种命令行工具批量管理目录、编辑文章等。但使用宇雀只能忍受低效的人工操作,毕竟用剧本抢阿里的月饼是要开除的。

  离开阿里后,我告别了尤克。最近,Yuque更新了其收费政策,以限制免费用户共享的文档数量和每月发布的文档数量。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噱头,毕竟,许多其他笔记应用程序都有类似的充电策略。但不能共享文档的语音鸟只是博客网站的阉割版,从产品的客户群体来看,用户的免费版应该是写私人文档的群体,付费版的用户应该是企业或团队中除了因为感情之外需要协作的群体。如果没有外部因素改变用户的使用场景,免费组很难自然过渡到付费组。

  概念

  因为家里的Mac已经使用了10多年,偶尔开机需要5分钟左右才能正常使用,而且型号太旧,无法升级到最新版本的macOS,并且某些应用程序存在兼容性问题。所以去年(2021年)双11的时候,我买了配置很高的戴尔XPS 17。这台机器自带Windows 10 Home,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Windows了,想体验一下WSL。不幸的是,MWeb只能在macOS下使用,所以我开始寻找跨越Windows和iOS的笔记软件。最后,在各种营销数字的疯狂下,我决定尝试Notion。

  Notion 功能非常丰富,我最喜欢日历视图,因此您可以为所有内容编写文档,而不必将所有一天的笔记塞进一个文档中。我坚持用了一年多,总体感觉是:Notion 不是一个纯粹的笔记工具,而是一个数据采集和整理的工具,内置表格、看板、列表、时间线、日历等视图,并针对各种场景提供文档模板。可以说,你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需要做笔记的场景,Notion 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导你一步一步地填写内容,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笔记。所以,Notion 更类似于微软 OneNote,大到文章,小到一段文字就是一个可操作的块(Block),它可以嵌入到其他文档中,这是一个非常酷的功能!

  综上所述,Notion 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我会一直使用它,直到我再次更换操作系统。

  黑曜石

  使用Windows Terminal + WSL一段时间后,感觉体验相当接近macOS和Linux。但微软毕竟是微软,从不让我“失望”,一天后系统自动升级WSL无法使用,开始报告参数不正确错误。经过几天徒劳无功的修复尝试,Kubuntu 被果断地修改了。本期创建于今年(2022年)3月9日,截至今天(11月1日),它仍然开放,我很高兴它当时运行得很快。

  切换到Linux系统后,我注意到Notion 没有提供 Linux 客户端,但幸运的是有一个 Web 版本。一个小缺点是 Notion 无法修改快捷方式,并且用于创建新笔记的快捷键“Ctrl-N”与浏览器的新选项卡快捷方式冲突。但毕竟 Linux 环境中的命令行工具太多了,想要在本地批处理文章的心又开始搅动了。最近刷了知乎,看到了黑曜石和Logseq的对比,文章,我下载了黑曜石玩。经过3、4天的体验,整体感觉非常好:

  目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多个终端之间的同步问题。官方同步服务为8美元/月,按当前汇率折算*敏*感*词*民币为58.72元/月。我的文档基本都是文字,嵌入图片较少,所以存储空间不大,一个月花60块左右不划算。因此,我通过一个私人的Github存储库来拯救这个国家,并以128美元的价格在我的iPhone上购买了一个工作副本,将iOS上的黑曜石文档目录链接到远程Github存储库。只要能用两个多月,这个方案比购买官方同步服务更实惠,但每次使用前后都需要拉推,稍微有点麻烦。

  总结

  笔记/博客移动了 13 次,我不相信现在有最后一次。虽然过程很繁琐,但我总能对知识管理有新的认识:从一开始不知道博客是什么,慢慢懂得分享经验,到后来写笔记整理思路,管理日程安排,整理自己的输出,现在做笔记已经成为常生活的一部分。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