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搜索,能帮你解决人生80%的问题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7-28 23:00用好搜索,能帮你解决人生80%的问题
「给你一把钥匙」编辑整理
我是莉莉盒,今天的分享,源自一位小伙伴某天在群里求助「搜索方法」,我想这方面,我有经验可以和你聊聊。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他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读书感悟,有人就会问:润总,这本书在哪能买到呢?他说,当时的内心想法就是,你去当当网看看啊,这还需要问么。他当即就把这个朋友拉黑了。
他觉得,连这样的问题都不自己解决的人,不适合再做他的朋友。他说:“人生80%的问题,早就被人回答过,你只要搜索就好。剩下的20%,你才需要研究。”
去年,我听到这么一段话,来自李笑来的得到专栏,他说:学习能力分3个阶段:
会通过搜索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就像是拿到了一个人生*敏*感*词*,可以突破自己的时间、地点局限,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是我之所以要和大家聊搜索的根本原因。
我眼里的搜索是什么?
在阅读训练营的第1天,我就确认了我的目标是转专业读博,之后按照李翔老师的指导路径,我先去搜索了what,也就是「转专业读博」意味着什么。
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周边几个朋友聊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可以,但没办法给出建议,这让我感到无助。而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youtube和google的时候,我找到了这个:74岁的最老博士,比导师大7岁,毕业论文初稿近40万字。
我还找到了这些,一个网友说:“这事儿稀奇么?我们公共管理学院满地都是这样的博士。”还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洞见,搜索得到的这些素材,帮助我:获得了转专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自信心、了解了准备的重点。
在我看来,「搜索」是为实现目标,寻找有用线索的过程。通过搜索,我对「转专业读博」这件事情的认知逐渐清晰。
它是一种破案式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不能像学生时*敏*感*词*试一样,坐着硬憋;周边朋友很多时候也有局限性,无法打开你的思路;你更不能怕麻烦,需要一点点像破案一样,找到心中的答案。掌握了这个工具,你就可以从社群里的「伸手党」,变成「自己来」。
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我画了一个小模型,从发问到获得答案,主要有这么几个步骤:
选择搜索引擎→提取搜索词→构造表达式→进行搜索→筛选检索结果→调整搜索策略→反思总结。
怎样才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每次开始搜索,都要想一遍我搜这个的目标是什么。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关键词搜索法。
不要把自己的口语整一大段放进搜索框里,你需要尽量的提取出关键词来。当然,有时候问题不长的话,整句话放进去也是可以的。这就是第一步「模糊搜索」。
然后在搜索结果里进行筛选比对,找到关键的搜索词并搜索这些词。
如果范围还是很大,无法获得精确的答案,那就需要第三步,用符号构造搜索表达式,进行精准搜索。
下面用案例来说明一下这个极简的流程:
假如,你想知道:我快要和社会脱节了,要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如果你可以回忆哪件事让你产生这个看法,就可以从事件和感受中,分析这个问题,提取关键词。
如果你不愿意想那么多,分析那么多,也可以直接把这句话抛给搜索引擎。打开百度,把「我快要和社会脱节了,要怎么办?」输入搜索框。
这个时候,你先不用挨个打开具体的网页,而是大体上浏览一下前2-3页,从网页的题目和摘要中,你就可以把这个宏大的问题,提取出不同的几个词汇,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搜索范围缩小。
如果你会使用Google,那搜索引擎的选择,第一位一定是选择谷歌。
你注意到没,刚才在细化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搜索语法,就是“site:”,这个可以把搜索局限在某个特定的网站内,会更加精准。
还有其他几个常用的搜索语法,比如“加号”、“减号”、“引号”,如果你搜索的是文档,还可以增加文档的后缀名进行搜索。我经常加PDF进行搜索,这一搜来的结果相对质量会高一些,因为任何话题能讲成一篇大文章就比零碎的点来的系统。
下面是几个使用搜索语法的*敏*感*词*。
为了准备今天的分享,我特意咨询了一个做SEO的朋友,就是给网站内容做搜索词优化,换句话说告诉生产内容的网站,怎么样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他从另外一个视角告诉我,用户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意图主要被分为三种,导航类、信息类和资源类。导航类就是要找到某个网站的网址,你直接输入搜索框就可以了,相对比较简单。咱们今天说的解决问题,还主要是信息和资源。你想通过搜索,找到自己要的信息和资源。
用阅读训练营的一个例子:
你听到某本书,讲述如何帮孩子订正作业、提高分数。但你已经不记得具体名字。
这时,你就可以把自己记得的关键词输入,从结果页面中找到《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不需要垫入具体页面。这时,你想看看这本书的书评,大体了解一下说的是什么。
你可以直接进入豆瓣,也可以在搜索引擎,用site语法搜索豆瓣,就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分和书评。
然后你可以进入亚马逊,购买电子版。
如果没有kindle软件的话,同时下载一个免费的软件。
这样,你就可以阅读了。
上面的一部分内容,我都没有涉及一个选择,就是搜索引擎。
你一般在哪搜索呢?
和大家分享一下,除了百度、谷歌,读书和写作过程中,我经常用的几个搜索渠道。
比如:北宸老师发了一个王东岳老师的文章,感觉很好,你还想了解更多王东岳老师的思想,你可以通过「搜一搜」,用手机很快的看到他的一系列文章以及视频,迅速对他这个人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这对你是否会继续深入的了解他的思想,可以起到快速的判断作用。
比如:你写一篇搜索的文章,或者之前我写过一篇「反馈」的文章:(点击蓝字,可以阅读),我都是在得到app里,先搜一下得到的老师们,关于这个话题都阐述过哪些角度,是否有重要的洞见,可以借鉴。今天「搜索即认知」就是从这里获得的灵感。帮你找到观点,甚至于案例方向,都很有帮助。你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相关的书籍。
我已经在印象笔记收集上千条笔记,有些话题,在印象笔记里一搜,可以看到过去对这个话题积攒的东西。这个堪比是个人百度。
我在搜索中走过的坑
第一个坑,网络信息浩瀚无垠,搜索一个话题,又看到另外一个有趣的信息。就会一级一级点击下去。本来要给文章找素材,结果看到有趣的课程宣传文案,看到被安利的一次旅行,就跑去买买买了。被信息带跑这种事,你出现过么?
第二个坑,从不搜索变成搜索,从只看一页搜索结果,变成看10,甚至几十页,都觉得是不是还有哪些材料和角度没收集到,恨不得把全网扒到底,而成为无限制收集狂。这时候,你需要回归搜索目标,注意节制。
第三个坑,一说到搜索,就会想到一堆搜索技巧和特殊的网站资源,总觉得高效搜索就是掌握了这些独门资源。其实,除了技巧和资源,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
再次回到阅读训练营这几天翔哥一再和我们强调的GROW模型,问问自己我的搜索目标是什么,让每一次搜索尽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预期的结果。
来个小结
一种思维方式。搜索就像是破案,需要你根据自己模模糊糊的关键词,逐渐清晰,获得自己的答案。不要怕麻烦。
两种搜索技巧。site命令和加文档后缀,比如PDF,可以帮助我们让搜索更加精准。
三个搜索渠道。根据不同的搜索目的,除了百度和googol这种通用型搜索,我还常用微信、得到和印象笔记。
三个大坑:
这几个地方帮你找到想要的书
对于爱看书的你,这几个地方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这几个地方,搜索最好是亚马逊。
你可以把自己希望了解的领域输进去,找到相应的书单。也可以根据前期阅读,筛选出自己喜欢的作者,把他的书都拿来看。
下面这个网站,可以帮助你找到想要的电子书。我自己常用的是第5和第6.
有时候,google 可以解决一切。
上面所有的分享,都是搜索的初阶,你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信息来源。
第一步,请把你的问题转为英语,输入谷歌。
第二步,积攒自己关注主题的关键词,多数就是术语表,找到行业里的意见领袖,关注他们关注的资源。
第三步,进行大量的主题阅读,积攒自己对于关注领域系统性的知识。让搜索做你的辅助,而不是信息的所有来源。
曾经在一次群聊的时候,提到对学习某些东西会有抵触心理时,李翔老师说,那你要问问自己“你在逃避什么?你在拒绝什么?”
这句话,也送给你。
▍今日互动
#一转眼又到周五了,这个周末你打算怎么过?#
老编辑先来:
周末我只做一件事:将一把钥匙·李翔21天月阅读训练营的作业补完
。
(一把钥匙·李翔21天阅读训练营开启3人拼团模式,团购成功立减100元,1月19日24点截止~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刻开始拼团。)
成长干货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