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采集发布(2016年互联网热度回顾·第二篇12月即将过半)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3-03 07:11文章采集发布(2016年互联网热度回顾·第二篇12月即将过半)
文章采集发布:案例研究交流@iris设计研究平台2017.12.01-2018.06.14独家互联网红包持续,北上广深热度不减。12月份即将过半,反响和声音不断:12月30日:【2】如何看待春节将至,员工聚餐?在上述问题有一些收获,也让我思考更多:6月份即将过半,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当然也会有更多公司在变化:我把2016年的问题写成了一篇文章:2016年互联网热度回顾总结·第一篇,下一篇:2016年互联网热度回顾·第二篇12月份即将过半,可以尝试开始在短视频和h5上创作有质量的内容了。
比如这两篇:【2】有哪些在2017年还被忽视的互联网新趋势?不知是不是上帝关上了天窗,今年的互联网只有一个信号就是:“吃到饱”。除了今日头条这种资讯类app,整个互联网似乎普遍是亏钱状态。2017年12月份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在大多数传统企业创业者的投资风口是什么,他们在往什么方向转型、他们在放弃什么?这个月内有一个不错的观察,就是:移动互联网(百度、阿里和腾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下半场,这也是我有关“下半场”深刻思考的一个切入点:六年一周期——下半场要转型,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要起来,企业创业者要做大做强。
我最近在做一个号,叫“行早文化”,多了解下移动互联网。在总结和归纳移动互联网创业需要做什么事情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在去年并不太明显的特征。我认为非常不错的两点就是:一是微信的到来打破了企业服务获客的局限。二是百度和阿里都开始尝试整合生态,搭建一套生态互联网。这可能是对整个创业浪潮有着很重要的补充,对整个生态有着很强的跨界和适应能力,整个企业服务的搭建,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事情,而是能够适应行业内的各种变化。
三是去年业内最热的话题,创业赚钱。也需要继续回看和补充:“创业真的很苦,不赚钱就别创业”。这只是我观察到的一些趋势,期待年底是否会更多的洞察。我喜欢用两个相关的事情来比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是速度之美,团队是质量之美。第一个,速度。美国是互联网起家,而中国在2005年就建立了互联网的草根出行服务商一嗨租车,阿里巴巴在2003年组建了第一家电子商务平台网站阿里巴巴中国,美团在2010年出来了,目前还是通过补贴来占领市场。
美国硅谷有facebook,google和ebay这样的公司,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公司,速度之美就在于很快就能变现,不用考虑大众长期预期的价值。比如扎克伯格跟airbnb的价值,就是非常非常早期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很高的美元价值。第二个,质量之美。中国是从雅虎带出来的互联网世界,在雅虎兴起的时候,用了整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