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论文(1.3.2访问博客系统的人,可以做到文章目录、评论日志、图像管理)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3-01 16:05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论文(1.3.2访问博客系统的人,可以做到文章目录、评论日志、图像管理)
1.3.2 访问博客系统的可以做
浏览博客系统中的文章目录,对博客系统中的内容进行评论,只有博客管理员登录系统后才能进行管理。博客系统的访问者无需注册或登录即可访问博客系统中的内容。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 1-1:工作流程图
第二章 系统总体规划与大纲设计
2.1 系统总体目标
实现个人博客的基本功能,使网页整体美观吸引游客,如发布日志、相册浏览、游客评论、注册、登录和留言,以及后台管理(留言、会员、日志、评论管理)。
2.2 系统逻辑架构
本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B/S设计模式,基于平台构建Web应用程序,将系统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逻辑架构如图2-2所示:
图 2-1:逻辑结构
2.3三层结构
(1)表示层:用户界面层,由技术Web表单和Web用户控件组成。表示层运行在客户端浏览器上,生成用户视图。业务逻辑层发生变化通过改变构成对表示层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新的业务逻辑层。
(2)业务逻辑层:该层从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中抽取了大量的通用模块,设计成系统通用的可复用组件。组件由COM+组件服务统一配置和管理经理 。
(3)数据层:用于管理和存储数据,实现数据访问功能,设计数据库,定义数据表结构,表索引,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定义数据库中的视图和操作数据
存储过程、设计数据库安全等。这一层由SQL Server等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2.4 前端功能模块
可以注册登录用户信息,访问者也可以浏览日志、评论日志、查看相册、给博主留言
2.5后台管理功能模块
后台管理系统仅供管理员使用,日志管理,图片管理,消息管理,日志的增删改查,游客和评论的删除和查找。
第三章数据层的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在设计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之后,现在可以将上述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转化为某个数据库系统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即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以用户表 T_User 为例,
图 3-1:T_User 数据类型
图 3-2:T_User 数据
3.6存储过程设计
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对应于高级语言中的子程序。存储过程的内容是 SQL 语句。与高级语言中的子程序一样,存储过程也有输入和输出参数。
存储过程在服务器端运行。存储过程执行一次后,编译成二进制代码,驻留在缓存中。在后续操作中,只需要从缓存中调用编译好的二进制代码即可。系统性能。并且在存储过程中使用事务处理也很方便。
第四章系统设计
在对博客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之后,本章将主要介绍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实现功能的强弱是衡量一个软件的最基本标准。通过对系统的综合分析,结合调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本章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然后分别介绍了常用模块、客户界面和管理功能模块。
4.1 模板页面设计
1.首先是banner的设计,用ps处理如下图
图 4-1:横幅
2.导航栏的设置
图 4-2:导航栏
3.用户登录
首先,只有注册会员才能登录。如果不需要注册会员,只有注册会员才能发表评论和留言。登录界面如下
图 4-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页面:
图 4-4:用户注册 4. 个人信息
提供有关所有者的一些主要信息;
图 4-5:个人信息 5. 最新的 文章 和友好链接
图 4-6:友好链接
6.右边是绑定数据库的内容。
4.2.默认页面设计
图 4-8: 最新日志
4.3相册页面的设计
相册主要是一些博客日常生活的真实照片,或者是一些旅行中拍摄的风景照。
图 4-9:专辑封面
使用JS编写相册切换、缩放效果;
图 4-10:相册
4.4.日志页面设计
找到你想要的 文章。
主要是绑定数据中博主发的所有博文。如果你想要任何信息,你也可以搜索。
4.5.消息界面设计
只有会员才能给房东留言。博主看到你的意见后,会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同时也为博主和游客提供交流平台;它增加了交互性,从一到一百。扩展博客的意义。
图 4-11:留言板
4.6。后台设计
4.6.1. 管理员登录
只有管理员可以进入,其他会员用户不能进入;
界面设计;
图 4-12:管理员登录
4.6.2. 背景模板页面页面设计
图 4-13:背景页面
4.6.3.“添加文章”功能模块
通过“添加文章”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设置文章的标题,选择文章所属的类别,填写文章的摘要和文章 的内容。
图 4-14:发布 文章
4.6.4. 文章 的管理
“文章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展示当前用户写的所有文章,可以修改或删除已有的文章
图 4-15:修改 文章
4.6.
5.相册管理
添加上传图片;
图 4-16:上传图片
4.6.6.消息管理
通过管理留言平台,与游客保持互动,了解游客的想法,提升自我
的博客。删除不需要的或垃圾邮件。
第 5 章 系统测试
5.1测试目的
程序测试是程序投入运行前对程序需求分析、设计规范和编码的最终审查,是保证程序质量的关键步骤。如果要定义程序测试,可以说程序测试是执行程序以发现错误的过程。
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过程中,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程序员通过在每个阶段结束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努力尽早发现并纠正错误。
5.2测试方法
程序测试的主要方法分为两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将软件视为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选择测试用例,测试软件的逻辑路径和流程,检查是否符合到设计。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它把软件当成一个黑盒,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对软件的外部特性进行测试。根据软件的需求规范设计测试用例,从程序的输入输出特性测试设定的功能是否满足。
在这项测试工作中使用了两种方法。但大多使用黑盒测试方法。
5.3.系统测试;
5.3.1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
测试内容:不是用户会员登录会不会成功,失败会怎样。
操作:在浏览器中输入用户登录,点击登录按钮
结果:用户无法进入,点击注册,进入用户注册页面。注册然后登录。
图 5-1:用户注册
图 5-2: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