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析常用的指标之内容指标(一个网站内容是否对用户的有用,是否被用户喜欢)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2-28 10:04网站分析常用的指标之内容指标(一个网站内容是否对用户的有用,是否被用户喜欢)
一个网站的内容是否对用户有用,是否被用户喜欢,内容是否具有粘性对于运营商来说非常重要。不分行业,抓数据就等于抓用户。在分析网站时,如何提高活动度是运营商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么应该分析哪些指标呢?
一、访问深度:一个计算周期内每次访问统计对象所带来的平均浏览量,统计周期一般为一个月
计算方法:访问深度=页面浏览次数/访问次数
如果用户访问一个网站主页,然后浏览了两个页面并离开网站,另一次用户访问一个网站主页,然后浏览三个页面并离开网站,如下图:
那么在这个统计期内,有2次访问,浏览量分别是3和4,那么访问深度=浏览量(3+4)/visit 2=3.5(页/时间)
通常有很多用户多次访问网站,每次访问几个页面。记录每个用户每次访问的页面数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用访问深度来平均每个页面。一次访问中访问的页面数,衡量网站的服务效率。
访问深度是衡量网站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帮助网站检查其提供的内容、页面布局、信息结构等方面是否满足需求网民的;访问深度的变化来测试推广的效果。具体来说,推广会为网站带来大量用户。浏览推广登陆页面后,用户可以继续访问其他内容网站或立即离开。由访问深度证明。
影响因素:
1、网站内容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网站内容越契合用户需求,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数量越多用户浏览的页面数量也会增加更多;
2、网站信息结构与页面结构的合理性:网站内容类别名称,标题含义清晰易懂,内容板块与页面交互逻辑关系条理清晰,用户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内容,用户体验好,访问行为多,每次浏览的页面数也会多;
3、网站内容更新状态:内容更新量大,更新速度快,内容质量好会增加用户访问的兴趣,反之亦然。
二、平均访问时长:用户每次浏览访问统计对象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计算方法:平均访问时长=总访问时长/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时长是反映用户对统计对象的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误解:平均访问时长与平均页面时长混淆
访问时长和页面时长是多少?例如,假设用户访问了一个网站的主页(Home),然后访问者又浏览了另外两个页面(Page2和Page3),然后他离开了网站。如图下面:
假设这个用户在 10:00 开始访问 网站。如下图:
用户10:08离开网站,整个访问耗时8分钟,用户这次停留了8分钟。 Home的页面停留时间为1分钟,page2的页面停留时间为4分钟,page3的页面停留时间为3分钟,平均页面停留时间为8分钟/3。
以此类推,很多用户访问过这个网站的很多页面。获取每个用户每次访问的时长和每个页面的时长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使用平均访问时间和平均页面停留时间。
平均访问时长=所有用户的访问时长之和/访问次数,即网站所有用户的平均访问时长;
平均页面停留时间=所有用户访问停留时间/页面浏览量之和,即网站所有访问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
三、平均访问次数:在当前计算周期内,每个独立用户给统计对象带来的平均访问次数
计算方法:平均访问次数=访问次数/唯一用户数
平均访问次数(Visits per Visitor)是指一定时间段内每位用户的平均访问次数。
四、平均访问页面数:在当前计算周期内,每个独立用户给统计对象带来的平均页面浏览量。
计算方法:平均访问页面数=页面浏览量/唯一用户数
访问的平均页面数越高,表明对 网站 的兴趣越大。大量的浏览信息也让访问者对网站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网站市场信息的传递,品牌印象的产生,以及日后的促销活动。一般来说,平均访问页面数和平均访问时长这两个指标会一起分析来衡量网站的用户体验。
服务效率从人均指标反映用户的访问行为水平。人均访问时长和人均访问页数的组合反映了用户浏览的深度,访问频率反映了用户的回访。
从以下数据来看,本月三大指标持续增长,用户粘性进一步增强。
通过以上指标的分析,很容易分析出用户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掌握起来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