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定时自动采集( 5个“效率”有关的故事带你搞懂数据可视化产品)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1-14 18:18文章定时自动采集(
5个“效率”有关的故事带你搞懂数据可视化产品)
接下来,梁宁想到了系列课程。在这堂课上,梁宁谈到了产品“系统能力”模块的效率。下课后,她留下了如下作业:
企业是高效分工的产物,那么你企业的护城河在哪里?您认为它在哪些方面比其他方面更有效?
在这堂课上,梁宁提到“效率是保证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其实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重新梳理了对“效率”的理解:效率不仅包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数据效率(“加载率”、“数据准确率”等指标)还包括功能运营、Bug处理、产品迭代、运营推广、系统间耦合、业务赋能的效率,总之从“产品本身→系统生态”的效率。
但是,产品的外观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通过人工生产获得的,所以其背后收录了开发、设计、管理、运营、生态五个具体任务,以保证产品可以从“可用→易于使用→易于使用。” → 有用的”过渡。
这次任务我就不讲公司了,所以把梁宁留下的工作范围缩小,讲一下之前公司的数据可视化产品,DAU从几人到几百人不等(虽然DAU是一个虚荣指标,是一个内部工具产品,这个数据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我将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通过5个“效率”相关的故事,带你了解数据可视化产品(也称为BI可视化工具)。
一、故事一:开发效率——从入门到敏捷开发改革
2018年的一次跳槽,我从战略平台的产品经理变成了X公司的数据产品经理。
与此同时,研发部门也发生了人事变动。X公司认可的最佳大数据开发工程师Todd成为独角兽(X公司开发的数据可视化BI工具产品)后端研发负责人。作为一个刚接触大数据领域的产品人,很高兴能与认真专业的技术同学合作。
在合作初期,Todd 总是提醒我:“做数据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因此,在最初的近 3 个月里,独角兽几乎没有对新功能进行任何迭代(除了特别影响用户体验的功能),甚至没有向其他部门推广,除了内部数仓同事使用。
因为早期的独角兽有两个特别大的问题:一是所有的计算逻辑都由前端实现,增加了图表渲染的时间;二是历史计算异常的函数较多,导致数据计算不准确。
那段时间,我们把所有计算逻辑处理从前端移到了后端,加快了图表数据的展示速度。同时,我们还为独角兽设计了缓存机制,保证相同的数据查询直接访问最后查询的数据。
另一方面,后端开发人员今天一直在为早期用户群报告的计算错误做好准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非商业的内部系统产品,经过与整个独角兽项目组的讨论,我们采用了2周的迭*敏*感*词*发周期,为独角兽未来的DAU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二:体验效率——快速搭建仪表盘
unicorn 的用户和所有 BI 可视化工具一样,主要分为两类:grapher(通常是数据分析师)和 graph viewer(通常是业务人员)。
因为这两个角色,“效率”也有两大特点:观众可以快速定位和发现问题。这里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数据+产品是数据产品吗?说说数据可视化场景》,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制图者来说,“高效”意味着能够快速构建 Dashboard。
使用过BI可视化工具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配置仪表盘的主要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连接数据源→配置数据集→制作报表。
其实绝大多数BI工具在“连接数据源→配置数据集”链接中基本都是一样的(有一种特殊的方法,有机会会在整页介绍),但是在“报表制作”环节,独角兽经历了从低效到快速的转变。
我接手独角兽的时候,“做报表”是指一个开源BI工具的*敏*感*词*:创建画布后,需要添加已经创建好的图表。在画布区域可以添加全局过滤器,对于单个表格,过滤器是在创建图表时添加(Dashboard收录三个主要元素:画布、图表、过滤器):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过程是一个工程思维的过程。图表和图表过滤器是一一对应的,画布和全局过滤器是一一对应的。这些图表以组合关系存储在一起。,而画布是收录这些图表的关系。
以这种方式向其他人介绍 BI 可视化工具会很棒,但不难看出,仪表板的创建在交给用户时是不连贯的。为了保证用户操作的连续性,我们修改了独角兽的操作方式,让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窗口中创建画布、图表、过滤器:
除了整体流程的优化,各个功能模块的优化也满足了用户的心智模型。我会在《物语3》中继续讲相关内容。
三、故事三:管理效率——从被动到主动,从抄袭到创新
2018年,虽然我有几年的产品经验,但是数据产品的经验是0。而且数据产品会涉及到技术工作,所以一开始我主要是按照开发思路。
接手独角兽时,用户都是系里的学生。基本上,他们遵循他们提出的任何需求计划。实现方式也被动接受了后端开发的设计思路。作为一个产品人,他们把心思都放在给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一个多月以来,我一方面开始记录独角兽的迭代路径,发现产品的迭代基本上是东一锤西一锤,缺乏方向性规划;另一方面,我从零开始学习基本的SQL查询语句,了解每个函数背后的数据流,了解现有函数需要改进的功能点。
“你可以问我你的需求,但你必须告诉我背景……” 之前见过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文章这句话是我对小樱说的,发生了180度从一开始就。反过来,这也是我改变数据产品的起点。
然后我开始制定新的需求报告标准(需求录入表),增加了“讲背景,讲问题”的链接,而不是直接讲解决方案。为避免过度改革的潜在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王莽的改革),我保留了树仓喜欢直接提出方案的行为,但只说是“建议方案”,即,最终实现产品设计为准。
同时,需求的优先级和调度的归属有待我方项目组讨论处理,参考如下(该栏目中只有白色表头填充的栏目,可编辑并由请求者填写):
伴随着需求池的标准化排序和分类,整体的定向迭代规划也有了蓝图。
另*敏*感*词*选项:
事实上,Tableau 是从数据的角度而不是图表的角度来设计这个功能的。“This worksheet only”很好理解,但是前两个选项(选项1是跨数据源过滤的功能,选项2是针对同一数据源的所有图表的名称)是为了让用户更加关注数据而不是图表本身,并让用户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并列的选项。这种设计本身就很反人类。
此外,如果要在 Tableau 上跨多个数据源筛选数据,则必须保持字段名称一致。如果不同的分析师对数据集的命名不一致(数据集存储在BI工具下,而不是数据仓库),所以命名约定一般不需要),需要再次更改,确实很麻烦。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表现在Tableau和网易优数上。在设置过滤器的步骤中,必须先“选择过滤器字段”,再“选择对应的图表”。以下是 Tableau 和网易优树的配置截图:
但是每次用的时候都会有点扭曲,总觉得顺序和我想的不一样。写过SQL语句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查询数据的时候,一般会写如下语句,过滤条件写在最后:
SELECT column_name //显示数据,即拖入BI工具的行列字段
FROM table_name //应用的数据集/图表
WHERE Filters //过滤字段
所以在我设计过滤器设置流程的时候,我改变了配置的顺序:
在咨询了一些分析师同学后,他们也觉得这种体验方式比较好。同时,我们在设置上也做了一些优化。例如设置其中一个图表的字段后,如果其他图表也有同名字段,则其他图表默认选择该字段:
四、故事四:运营效率——围绕团队从领导到勤奋留住用户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提到了unicorn是一个数据可视化产品,DAU从几人到几百人不等。在公司已经有Tableau的背景下,这个内部BI工具是如何运作和推广的?
其实一开始,我是一味的在创作者(分析师)和观众(业务人员)之间推搡,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只有几个人晋升到了十几个人。
后来,我开始调查我之前晋升的同事为什么不使用独角兽,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我们所有的分析看板都使用 Tableau。”
我意识到,独角兽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没有存在感。如果以这种传统的方式推广,很少有人还在使用它。如果想让更多的同事使用它,就需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方式推广。
我和主管找到了两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给他们演示了我们的系统,了解到他们最大的共同痛点:Tableau 必须在公司网络环境中使用,我想上路。要轻松查看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让这些部门负责人协助我们在他们内部进行推广,首先要解决主管的痛点。
在下一个迭代周期项目通过后,我们前端同学终于开发了Dashboard的截图功能,并开放了钉钉群界面,支持配置定时任务向钉钉群发送截图。这样,手机无需下载Tableau APP,无需连接公司VPN,即可查看上下班途中的数据。
解决了这些部门负责人的痛点之后,自然而然地开始在部门内部展开。因为用户数量的扩大,很多产品的问题也开始被发现、修复或优化。
因为一个部门的使用,我们向其他部门推广就方便多了。每次我们宣传的时候都会说:“***部门已经开始使用了,他们的使用效果非常好,你可以问问他们……”
为了更好的留住客户,我们在产品顶部增加了“吐槽”入口,并开通了钉钉群,让有问题的同事可以第一时间报告问题。在“故事1”中也提到,用户反映的问题基本保证第一时间处理,计算错误问题保持当日解决。
最后,我们还为独角兽创建了一个客观的监控仪表盘:“哪些用户经常访问独角兽”、“哪些用户登录过一次,再也没有登录过”……这些数据一目了然,我也会采集起来每周。抽取1~2个客户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也为未来的系统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五、故事5:赋能效率——众泰化,独角兽不再是单纯的BI工具
独角兽是如何做赋能的,除了狭义的赋能,即提供更高效的视觉展示(包括支持多样化图表、支持个性化预警、提示用户关注相关指标等),它还包括广义上的赋权。能够。
事实上,BI可视化工具本质上是B端产品,所以他们的追求还是“效率”。
在企业中,除了BI可视化工具外,很多内部系统都会有图表展示的需求。比如配送系统“配送后效果如何?” 可以在可视化系统中展示,在CRM系统中“每个销售同事的表现如何?” 也可以在可视化系统中显示。如果支持兄弟部门系统的可视化能力,是否可以节省他们的开发资源,提升独角兽本身的价值?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的支持服务:一种是轻量级支持,仅提供图表可视化能力;另一个是重量级支持,提供图表可视化能力和数据算力服务。
在独角兽的中端支持服务中,“图表可视化能力”主要依赖于我们前端同学开发的图表库组件。为了满足业务的展示需求,在Echarts开源图表上进行了改造。
在数据计算能力方面,我们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参数传递函数,考虑到我们不会对独角兽做太多的系统改造。这是 Tableau 参数传递功能的进一步创新。目前,Tableau 仅支持内部仪表板之间的参数传递,或从内部图表到外部系统的参数传递,但缺乏从外部系统到内部图表的参数传递。
在支持CRM系统“让每个销售同事查看自己的销售业绩”的项目中,我们以公司统一账户系统的“用户ID”作为参数变量,利用独角兽中收录销售业绩的数据集创建收录多个图表的图表。Dashboard,然后通过加密外链将仪表盘嵌入CRM,实现“千人千面”的销售数据展示,即每个登录CRM的销售同事只能查看自己的销售数据:
5个短篇故事已经讲到这里了。看完数据可视化产品,你有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不同意见,请在下方留言与我讨论。
#专栏作家#
Xixi,微信公众号:Lone Traveler(ID:gushenlvren),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人工智能、toB产品、大娱乐等领域。
这篇文章 原创 由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发布。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复制。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