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内容更新机制(如何形成新的信息过滤格局?(一))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2-01-14 18:17

  网站内容更新机制(如何形成新的信息过滤格局?(一))

  第二种过滤机制: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或“协同过滤”的概念来源于英文“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如果从广义上理解,“协同过滤”不仅仅是一种算法或软件,而是一种新的信息过滤机制。其有效运作的前提是:第一,个人通过人际网络连接的其他节点的偏好和行为,即他的朋友和熟人往往与其相似或相关;其次,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社交网络来分享、评价、分类和推荐信息。第三,如前所述,当今网民的社交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融合和重叠,这种机制已经足以在社会规模上发挥作用。

  下面以豆瓣这个中国最大的图书影视音乐推荐分享网站网站为例,简述网络信息自愿加标签和网民公开分享标签和评论是如何形成新的信息。过滤模式。

  豆瓣没有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提供基于图书分类的标准分类,也没有像电子商务那样列出“文学”、“儿童”等目录网站,无论是书籍、电影还是音乐,这些文化产品与生俱来根据用户添加到项目的标签进行逻辑链接。

  您可以为一本书添加“小说”、“青春”、“博尔赫斯”等标签,也可以添加“未雨绸缪”、“他的生日礼物”等纯个人标签,这些标签对所有网站都是公开的用户(当然您可以选择不公开)。当用户点击“青春”标签时,会出现一个不同用户认为与“青春”相关的文化产品列表,并添加该标签。同时,从一个文化产品的不同用户添加的多个标签中,用户也可以了解到它在别人眼中还有哪些其他的含义。

  此外,在豆瓣的多个页面,程序会自动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丰富多样的信息。例如,主页推荐书籍、视频、音频、评论和活动。例如,每本书的页面会列出“喜欢看这本书的人”也喜欢的其他书籍、频繁的群组和活动。等等。

  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自己口味和喜好的东西,还可以帮助用户探索和发现新的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获得更多的价值。

  豆瓣的例子说明了协同过滤的信息过滤机制在某使用社交软件的网站中是多么有效。而事实上,跨不同网站的协同过滤也可以高效工作。这得益于RSS订阅技术、Twitter等微内容分发渠道的普及,以及流行的社交网站各种应用插件开放平台。手机短信、门户网站、个人博客、论坛和社区由此连接起来,各种媒体内容可以很容易地以超链接的形式分享和标记和评论。

  聚合信息“源”,形成信息“流”

  互联网上的信息或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今天通常可以变成“提要”。通过新的信息过滤机制,普通个人可以选择性地“聚合”他们需要的“来源”,形成个性化信息的“流”。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推”(push)或“拉”(pull)来描述信息传递关系。更形象、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个人利用信息过滤机制,对海量信息源进行筛选和筛选,并与所需节点建立连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那么内容自然会有所不同。源是聚合和“流动的”;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连接。

  内容通过 RSS 技术转换为“提要”并聚合。RSS 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缩写。所谓“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类似于传播中经常提到的媒体集团的“Syndicate”,即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渠道发布和播出。一个网站 以RSS 格式发布的内容很容易被其他网站 自动阅读并以某种格式自动发布,从而形成一个“联合”以在不同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目标。广泛用于按时间顺序连续发布信息的各类网站。

  “源” - 提要是一种数据格式,可为用户提供不断更新的内容。Web2.0时代网站的规模几乎已经具备了以RSS提要的形式发布其内容,允许用户订阅的能力。每个已发布的条目至少收录源网页的标题、内容介绍和链接(URL);它还可以包括日期、作者、页面的全部内容,甚至是广告。而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入口”或“界面”来接收和浏览所有订阅的RSS feed的内容,这就是“聚合”。用户选择包括:RSS阅读器(如各种邮件客户端或专业软件)、专业在线RSS阅读网站(如谷歌阅读器、Bloglines、抓虾、新鲜水果等)、众多网站 还集成了RSS订阅功能(如谷歌或雅虎的个性主页、豆瓣的“九点”等)。通常这些“聚合器”会定期(从每小时到每天)检查每个人订阅的所有订阅源是否都有更新,并接收更新的内容;而网站发布内容也可以使用“ping”的方式通知聚合器立即摄取内容。Negroponte多年前设想的高度可定制和个性化的“Daily Me”已经实现。会定期(从每小时到每天)检查大家订阅的所有Feed是否更新,并接收更新的内容;而网站发布内容也可以使用“ping”的方式通知聚合器立即摄取内容。Negroponte多年前设想的高度可定制和个性化的“Daily Me”已经实现。会定期(从每小时到每天)检查大家订阅的所有Feed是否更新,并接收更新的内容;而网站发布内容也可以使用“ping”的方式通知聚合器立即摄取内容。Negroponte多年前设想的高度可定制和个性化的“Daily Me”已经实现。

  群体极化,还是群体智能?

  新的信息过滤机制可能会减轻我们对“信息过载”的恐惧或焦虑,但其他争论仍在继续。笔者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个人可以直接面对所有信息而无需任何过滤机制的情况,未来也不太可能发生。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是信息爆炸;二是过去信息过滤机制由权威和精英控制,而现在部分由普通人在其他个人和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控制;三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大大增加。与权威不容置疑、缺乏个人选择的时代相比,信息更同质化,交互成本更高,是否有一个信息多样化、选择更多、工具强大的挑战权威、人际互动、信息过滤的时代?相反,它是否会让个人更加茫然,更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人类正站在另一个新时代的开端,面临另一个集体成长。在削弱甚至颠覆权威之后,普通个人应该学会如何使用新的信息过滤机制,如何自己选择和决定。(作者何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