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内容发布审核流程(网站内容发布审核流程准确性问题反应诸多大量有价值问题)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12-10 01:02网站内容发布审核流程(网站内容发布审核流程准确性问题反应诸多大量有价值问题)
网站内容发布审核流程、准确性问题,反应了诸多大量有价值问题,有必要具体对此进行研究。网站内容发布审核主要是由政府或媒体单位审核,定期对一些问题进行点评。传统的审核方式,按照现行的数据库,审核机构人员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编审专家、发稿专家,重点审核关于国家机关、民营企业的报道。新媒体行业的“八个*敏*感*词*”,显示了在网站内容审核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1.没有设定专门的新闻审核部门,导致审核内容缺乏科学性。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新闻记者审查网络传播活动审核业务指引》明确要求“承担新闻记者审查网络传播活动重要审核任务的机构,必须有以下专门审核人员:新闻记者审查部门审核人员;其他审核人员”。如此,新闻审核的专业性会被降低,主要审核组负责人显然只有一名。
2.审核标准主观性大,内容偏差大。不只是《新闻记者站报》,国内新闻和新闻记者站的审核标准都是主观的,这就导致了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敏*感*词*”。比如,财经、体育新闻,其标准不应超过“三个五星,三个五星以上”。而《全国新闻记者站报》对此则进行了修订。具体是啥内容?详见公示名单,请收好。你可以去试一试,是全国第五批审核成果展示的一个新闻网站。
3.审核专家并不存在,审核结果主观性强。比如,《新闻记者站报》三篇审核稿件被抽出来作“风险测评”,分别是《女医生收人权赡养费将坐牢》、《21岁小编辑离职被解聘》、《去xx治xx猝死》。但经记者站改正后,审核稿件重新组审后,审核结果并没有什么区别。审核主观意愿和新闻报道标准相矛盾,如何解决?4.审核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无力指导发稿行为。
比如,笔者了解到,国家审计署办公厅提供的资料显示,该网站在2011年四季度,报道的“人民医院深圳药房”等媒体报道244条,发稿5700条,但仅有298条审核被删稿。不仅审核质量不高,还存在群众反馈的“财经不实”等问题。你看这一张图就知道,在30个面议季报道的14个*敏*感*词*食品,都是xx养生馆高压锅传销的事,根本没有新闻价值。
问题问的是审核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涉及到传播学上的一个概念,叫“媒介代理”。代理制度是指一种网络审核方式。在央视做过一期节目,有一个叫马来西亚当地的记者问央视记者采访很火的“11.11”和“”等爆款时,都用了什么审核方法。央视回答说,媒介代理的审核标准就是照抄上一期《南都》的标准。这种审核方式导致了内容审核的流程不可控,有时甚至质量无法把控。在我看来,对新闻报道审核应该要摆脱“专家”这个光环,认清“专家”就是一个“半背书”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