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插件 抓取网页qq聊天记录(读取Chrome浏览器记录文件,被抓包难免会让人怀疑)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11-18 05:06chrome 插件 抓取网页qq聊天记录(读取Chrome浏览器记录文件,被抓包难免会让人怀疑)
从技术上讲,Chrome浏览器历史记录sqlite没有加密,任何人都可以阅读。我以前玩过 Alfred 插件。下面10行python代码就可以搞定。你也可以试试:
def read_chrome():
path='~/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Google/Chrome/Default/History'
sql = u"""
SELECT urls.title, urls.url
FROM urls
LIMIT 100
"""
db = sqlite3.connect(path)
all_rows = db.execute(sql).fetchall()
return all_rows
不过当然,我自己写的插件对我来说是清楚的。而且,在阅读了开源发布的历史记录后,很清楚做了什么。在QQ那边,情况就不一样了。作为商业公司,代码不开源,被抓到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我浏览了原创帖子以了解发生了什么。一开始,V2EX爆料发现QQ尝试读取Chrome浏览器记录文件(如上路径),被防护软件屏蔽。然后帖子下的各界朋友开始深入挖掘。下面帖子里有人逆向分析了一下代码,发现URL会在本地解析比较。
所以从各路大佬的分析结果来看:
所以至少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QQ团队声明说是出于安全考虑,虽然从反编译结果来看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我不明白。QQ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团队解释说,它会读取 URL 以匹配一些现有的类别,以检测是否存在恶意第三方 客户端的运行痕迹。
这是必要的吗?不需要。恶意软件检测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完成。例如,在新发布的QQ版本中,其他检测方式已经被替换。保护用户安全是否不同?
因为有这种能力做不做而有替代方案,冒着读取用户数据的风险,捅了这么大的一篮子,背叛了用户这么多年的信任,有什么损失吗?
经过这几起事件,希望中国的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保护用户隐私大于天,不可妥协。
去年,抖音读取剪贴板信息,随后被媒体曝光,被喷、更正。这起事件也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功能,非常粗暴直接侵犯用户隐私,最后把自己惹毛了。或许对于很多产品来说,用户隐私可以与功能进行权衡,有时权重太低而不能被认真对待。然而,越来越多的负面案例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企业,隐私权高于一切。如果一个功能可以规避用户隐私,尽量规避它;如果无法绕过,则考虑精简不必要的功能。否则真的会被曝光,即使没有人故意加燃料加醋散布谣言,也会极大地损害用户的信任。
我在朋友圈不止一次提到,我们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已经很不错了,在世界上也很有竞争力。但每次在这么小的“无足轻重”“完全可以避免”的地方,在排水沟里翻船,都觉得有些恨铁不是钢。作为陪伴我们成长的软件,QQ仍然希望团队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打磨产品的所有细节,成为我们行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