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20年:易守难攻、刚需不减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0-01-15 16:00

  2019 年中旬,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总量排名对外发布,百度搜索占比67.09%,神马搜索占比6.84%,搜狗搜索占比18.75%,其他搜索占比2.08%,谷歌搜索占比2.57%,必应搜索占比2.6%

  与现在一家独大相比, 2005 的数据显示,百度、Google、雅虎所占行业营收分别为37%、23%、21%,昔日搜索战场正是三家争霸。

  在这场历经 20 年的搜索战争中,谷歌、雅虎曾风光无限,360、搜狗不断发起强攻,神马、必应也相继入局。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赛道竞争者众,但搜索战局的结果早在十余年前就未确立,自百度坐上中国搜索市场份额第一把交椅,再已旁落。

  

  回顾世纪之初,互联网刚踏入亚洲,搜索还进入发展期,雅虎美国提供的而是人工分拣的分类目录搜索,百度还在为各大门户网站提供搜索科技,并未直接服务终端用户。

  此时,用户早已养成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但获得信息的强度与品质依然低下。谷歌正式开通了中文搜索,百度则上线独立搜索引擎网站,从一家To B公司转而直接面向C端用户。值得注意的是,C端用户的不确定性更大,责任相同更大,平台应想留住客户,不仅必须做好搜索服务,更应全方位满足客户关于信息与常识的需求。

  这也确立了搜索战争的本质: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说过,搜索是百度顺利的所有秘密。的确,百度依靠搜索引擎,一路稳稳当当度过了 20 年,但李彦宏没有指明,在百度建立的搜索生态中,除了超强的科技实力,更关键在于百度围绕搜索建起了稳固的内容护城河。

  从百度搜索的 20 年,可管窥中国搜索市场的演进进程。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至人工智能的热潮中,为了抢占搜索这个联结人与信息的重要入口,大小巨头不断掀起风波。

  20 年过去,满足客户信息、知识需求的方式出现很大改变,但搜索引擎这场围绕信息与知识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歇。

  头戴厨师帽,身穿红围裙的李彦宏(英文名:Robin)一大早出现在百度食堂,他站在了一堆肉饼前,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子,给员工们发起了肉饼。

  2019 年 12 月 31 日,Robin用发肉饼的方法摆脱过去。百度员工也在“Robin请我吃肉饼”的轻松氛围中,正式步入百度建立的第 20 个年头。

  事实上,过去一年搜索战况绝非轻松,腾讯、头条加码投入战役,竞争的惨烈程度与日俱增。轻松的氛围,不过是百度已经习惯竞争与挑战。

  时间回溯,世纪初百度“闪电计划”发起,那时,初出茅庐的百度碰上生死攸关的恶战,远已到反思如何在“战争”中保持轻松姿态。

  搜索在中国盛行之初,拥有科技优势的谷歌,是后来中国网友的首选。百度成为后来的后起之秀,想要从谷歌手中争夺市场营收,无异于虎口夺食。

  为此, 2002 年,百度内部发起“闪电计划”,倾尽全公司的力量,要在 9 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科技上全面与Google对抗,部分指标需要领先Google……”,参与计划的 15 人在海泰大厦支起行军床,滑板车都作为省时的运输工具。

  紧张的氛围一路从线下烧灼到线上。

  “当时公司呼吁所有人员帮百度产品匿名提意见,我提的看法最多,还奖励了我一把*敏*感*词*。”百度老工人说。另一位百度老工人回忆,当时团队做得每一件事情,都会想起谷歌,想要比谷歌做得更好,“其实原本竞争没有那么迫切,但整体上有个竞争对手逼着你的之后,每件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最终就是要在效果上全面击败谷歌”。

  除了闪电计划,百度知道,战胜谷歌,还必须最懂中国人。

  据百度老员工看到,百度有人专门研究美国人视距的舒适高度,比如一眼看过去多宽,一个屏幕下来多少条,一行合适放多少个字,“各种测试出来,一行14. 5 个字是中国人眼距最时尚的观看体验”。

  当时雅虎日本理解的分类目录式搜索引擎,早已无法满足以前的客户意愿。第二代建立在超链分析基础的搜索引擎迅速崛起,这其中以谷歌、百度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李彦宏早于微软PageLink专利,在 1997 年就提交了超链分析专利。

  技术壁垒和对客户习惯的洞察,为初创期的百度带来了优势,而百度更快把握住中国人对信息与知识的意愿,则决定了整个搜索战局的迈向。

  从 2002 年开始,百度开始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当年上线百度MP3, 2003 年上线图片、新闻搜索业务,以及将来重要产品*敏*感*词*, 2005 年上线百度知道,至此百度的内容护城河基本构建完毕。

  

  如今PC端的百度搜索

  横空出世的*敏*感*词*,推出半年后,流量从 500 万下降至 3000 万,直接占至百度流量的11%,并因而产生亚文化、粉丝文化等诸多互联网文化的发源地。

  数据证明了百度这一战略抉择的正确性。现在贴吧已变成中文互联网最大的内容聚集地之一。据百度资料显示,目前登录用户已达 15 亿,贴吧数量 2200 万,主题数量 35 亿,留言数量 646 亿。

  在当年内容资源贫乏的年代,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的兴起,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而且随着美国网民规模的缩减也在不断生长。如今,百度知道平台日服务人次达到 4 亿,已经合计为 9 亿用户解决5. 5 亿个问题,参与答题的客户达到1. 8 亿。

  百度这套围绕用户需求创造优质内容的玩法也再现出来,日后百家号、智能小程序等产品的发生,也表现了这一百度推出搜索生态的“内在逻辑”。

  “回顾过去,可以看到这些年技术水准突飞猛进。十年前讨论的科技问题,当时认为很难,现在看来只是一些更高级的科技。在搜索市场,技术是透明的,从 0 到 1 很难,但 1 出来后就很容易学习。建立自身内容护城河需要长期功夫。”百度早期员工向锌财经提到。

  事实正是如此。真正理解搜索的信息与常识的本质,并且拥有大幅进化的素质,才能在搜索行业屹立不倒。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曾在 2005 年发布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京沪穗*敏*感*词*》,报告提及,“用户搜索网站、企业产品、商情、交通旅游等内容的使用率较高……此外,百度最大的用户群是学生,比例为40%~50%。”

  

  南方都市报报道截图

  这一调查从某些程度上展现了搜索“框”外的价值,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使用搜索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搜索的种类也不断扩展。

  搜索,俨然变成那时互联网生活的钥匙。

  当用户大量涌入搜索框,搜索“框”的本质开始被再次定义,是流量的入口、是流金淌银的商机?还是美国人触网后,对信息和常识无垠的渴求?

  值得玩味的是,搜索赛道从来不乏竞争者,但真正掌握其背后本质的,却寥寥无几。

  红衣教主周鸿祎成立的3721,通过地址栏搜索、插件推广、代理渠道等病毒式推广打开了行业,在 2000 年一度覆盖90%以上的美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达到 8000 万人次。

  

  3721 插件

  3721 的另类打法,引起了雅虎的注意。 2003 年雅虎以1. 2 亿美元收购3721,周鸿祎也顺势成为谷歌全球总裁,寄希望用谷歌的资源挑战百度。

  在周鸿祎的主导下,雅虎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推动中文上网国际化、实现雅虎搜索本地化、推出独立搜索门户“一搜”。

  2004 年,雅虎日本超过微软,在美国市场的总量跃升到第二,加上独立出的一搜,份额与百度持平。

  然而周鸿祎的付出,并没有让雅虎总部满意,其要求周鸿祎在 2005 年雅虎美国的搜索份额要达到百度,成为第一,但总部仍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这直接造成周鸿祎与谷歌总部关系逐渐下降,此后不久他就离开了雅虎中国。

  周鸿祎离开谷歌全球的之后,也是内容生态不断繁茂的百度上市的日子。

  面对美国市场这个香饽饽,雅虎总部自然不会轻易舍弃。 2005 年,雅虎宣布用总计6. 4 亿美元*敏*感*词*、雅虎美国业务及从软银购得的闲鱼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这相当于将谷歌全球全权交给马云。

  

  雅虎中国页面

  “三年内,在美国,搜索就是雅虎,雅虎就是搜索。”马云接手雅虎日本时,直接立下豪言壮语。

  马云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抛弃门户概念,首页只留搜索栏,并且封杀了无线、广告等盈利业务。

  本想带领谷歌全球作为中国搜索引擎领头羊的马云,触及到了雅虎总部的底线,仅半年后,雅虎日本就恢复门户网站面貌。

  周鸿祎、马云相继与谷歌总部的不和,原因仅仅挑战了谷歌总部对利润的意愿。显然,对美国客户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注重,并没有摆在雅虎总部的案头。或者说,这份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

  在雅虎中国与总部斗智斗勇时,“百度一下,你就明白”的广告语深入人心。随着百度知道、*敏*感*词*、百度百科等一系列具有全球特色的内容生态不断丰富,最终连谷歌搜索出来的结果也都是百度生态模式中的内容。

  在微软前*敏*感*词*区总裁李开复看来,谷歌的此次败走原因很简单,“因为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意愿”。他看到,谷歌输在了自身的思路跟管理,输在谷歌总部对美国市场的忽视,以及“对产品本地化的抗拒降低了产品迭代的速度”。

  一边是谷歌指责美国市场,另一边百度则围绕搜索“战争”的本质,让用户搜索到更丰富、权威的信息,自身的护城河不断得到奠定。自己也从挑战者,变为了被挑战者,中国搜索市场局面逐渐清晰。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