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内容更新机制(无论是RIP路由定期更新机制协议有两种更新规则?)

优采云 发布时间: 2021-10-18 08:01

  网站内容更新机制(无论是RIP路由定期更新机制协议有两种更新规则?)

  以下内容摘自最新的“四大金刚”书籍之一《思科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整手册》(第二版)(其他三本为《思科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整手册》(第二版)) 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整手册(第二版)和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整手册(第二版)目前这四本新书在各大网店都有售:

  8.1.3 RIP路由更新机制

  RIP协议有两种更新机制:一种是定时更新,一种是触发更新。“定期更新”就是根据设置的更新定时器周期性地发送RIP路由公告。该通告消息携带本地路由器中除被“水平分割”机制抑制的RIP路由之外的所有RIP路由信息。“触发更新”是RIP路由器只有在路由表项发生变化时才发送的RIP路由公告,它只携带本地路由表中发生变化的路由信息​​。一旦 RIP 路由器知道网络变化,它会尽快甚至立即发送更新消息,而无需等待更新周期结束。只要触发更新速度够快,

  无论是定期更新还是触发更新,RIP路由的更新规则如下:

  l 如果更新的路由表项不在路由表中,则直接将路由表项添加到路由表中;

  l 如果路由表中已经存在同一目的网络的路由表项,且源端口相同,则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无条件更新其路由表;

  l 如果路由表中已经有同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表项,但是源端口不同,比较它们的metric值,用metric值小的那个作为你的路由表项;

  l 如果路由表中已经存在同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表条目,且metric值相等,则保留原路由表条目。

  下面主要介绍RIP路由的周期性更新机制。

  1.RIP路由周期性更新机制

  RIP路由器总是每30秒以RIP广播响应的形式通过UDP 520端口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包(这是默认值,可以修改,也可能偏离设定值)。该数据包包括该路由器上的完整路由表(除了被“水平分割”机制抑制的路由表条目)用于向相邻路由器提供路由更新并向相邻路由器证明其存在。RIP路由表主要包括“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和“距离”三个字段,见图8-3。

  如果路由器在 180 秒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路由更新(这也是默认值,可以修改),路由器会将相邻路由器标记为不可达路由器,并使相邻路由器进入抑制期。当路由器处于抑制期时,它仍然用于转发数据包,但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不会学习路由信息到达连接到路由器的网络,除非到达连接到的网络是更好的路由信息路由器 如果原来是3跳,则在抑制期间学习到了2跳路由信息。但是在抑制期之后,即使是较差的路由信息​​也会被接受。

  如果在连续 240 秒内没有收到路由器的路由更新(这也是默认值,可以修改),本地路由器将删除路由表中与邻居路由器相关的路由表条目。

  可以看出,这次路由更新不仅影响整个RIP网络中路由器上大部分路由表的更新以及所有需要到达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经过路由器的路由,而且影响其他相邻路由器是否将其视为存在。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连接到某个 RIP 路由器的网络上的主机,但此时该 RIP 路由器恰好发生故障。如果没有这种路由器更新机制,其他路由器就不会知道自己当前出现故障,仍然按照原来的路由路径传输数据包。当然,数据包总是无法到达目的主机,尽管它可能已经尝试了很多次。

  2.RIP路由更新机制分析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RIP协议路由表的更新机制,下面以图8-6所示的简单互连网络为例,讨论图中各路由器的路由表是如何建立的。

  

  图8-6 RIP路由表建立网络示例

  (1)一开始,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只有与其直接相连的网络的路由表项。但它们不是RIP路由表项,它们是直接相连的路由表项,还有不需要下一跳(用“--”表示),度量“距离”也为0,每个路由器的初始路由表如图8-7所示,只有两个路由表项直接用于连接的网络。

  (2)接下来,每个路由器都会在设定的时间(默认为30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哪个路由器先发送路由更新取决于哪个路由器先打开。现在假设路由器R2首先接收从路由器R1和R3路由更新,然后更新它的路由表,如图8-8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它新增了分别通过R1和R3到达1。0.0.0.0网络和30.0.0.0网络路由表条目,度量值为1,因为它只通过了一跳。

  

  图8-7 R1、R2和R3的初始路由表

  (3)R2更新路由表后,会将完整的路由表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R1和R3。路由器R1和R3会分别更新。根据前面介绍的RIP路由表更新规则,可以知道即,R1首先将图8-8路由表中从R2接收到的每个metric加1,得到的路由表如图8-9所示。

  

  

  图8-8 路由更新后的R2路由表 图8-9 R1从R2收到的路由表中加1形成的路由表

  (4) 然后R1将图8-9所示的路由表与其原来的路由表(如图8-6左图所示)进行比较。对于所有新增的,metric值小于等于to 会更新原来的路由表项,忽略metric值较大的路由表项,行比较后发现有两个新的路由表项,目的网络为30.0. 0.0和40.0.0.0,直接加入路由表,原来两个10.< @0. 0.0 and 20.0.0.0 entry,发现路由度量(“距离”)值1大于原来的0 , 忽略更新,结果是R1更新后的路由表如图8-10所示。

  同理,可以得到R3收到R2的路由更新后的路由表,如图8-11所示。但是RIP路由协议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收敛比较慢。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所有路由器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其中很多是无效的路由更新。

  

  

  图8-10 R1收到R2路由更新后的路由表 图8-11 R3收到R2路由更新后的路由表

  此时R3的路由表更新为“通过R2到10.0.0.0网络的距离为4”。R3然后通过路由更新给R2发消息,结果是“通过R3到10.0.0.0网络的距离是5”,以此类推,直到路由表项的距离达到16,R2和R3只知道10.0.0.0网络不可达。

  为了解决这个缺点,开发了水平分割技术,即不再从接收路由表项的接口发送同一路由表项的更新。详细内容将在本章后面介绍。下面详细介绍RIP路由的收敛机制。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官方客服QQ群

微信人工客服

QQ人工客服


线